8月9日凌晨,上映24天的《捉妖记》票房迈过20亿元大关,率领华语电影迈入票房的“2.0时代”。同时,该片在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总排名超越去年夏天的《变形金刚4》,跃居第二。随着中影公司已获准将该片密钥延期至9月16日,未来一个月内,《捉妖记》还将努力向《速度与激情7》的24亿元票房纪录靠拢。
《捉妖记》何以成为华语电影票房的新标杆?
糅合中国故事与西方特效是内容上的亮点,在大IP时代从传统文化中另辟蹊径是创意上的可取之处,而因更换主演导致的档期调整则属因祸得福。但撇开影片自身因素,专家们认为,该片的标杆意义同样体现在中国电影的整体背景下。清华大学尹鸿教授说:“《捉妖记》票房破纪录还与内地银幕数激增,互联网与电影融合等因素密不可分。从这一层面看,迈入20亿元关口,不仅是一部影片个体的成功,更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内地银幕深入腹地,票房构成已重新布局
还是在《捉妖记》超越《泰囧》登上国产片票房榜首时,影评人杨文山就提出:“研究中国电影,产业问题是不可抛开、不容忽视的。”因而,在一部商业片大刀阔斧刷新纪录时,值得观察的,不仅是电影本身,还有它背靠的产业。
为今夏电影票房创纪录立下首功的当属激增的银幕数。去年暑期,内地银幕数刚过2万块,倏尔一年这个数字已上升到2.7万块。若按保守估计每天每块银幕收入500元计算,新增7000块银幕即代表每天新增350万元票房。因此,与其说《捉妖记》的工业制作水准已经反超《变形金刚4》,不如讲这是中国电影产业硬件建设所释放的红利。
再细看《捉妖记》的票房分布表,有一个数字同样很难忽略。过往,国内影市有一条“红线”,即内地上映影片在一线城市的票房收入占全国总票房的20%以上,且越是好口碑制作,这一数据越是高企。《捉妖记》却破了例,虽然该片口碑不错,豆瓣、时光网、格瓦拉等评分都在8分上下,但它的一线城市票房收成却只占全国的19.1%。根据艺恩网的电影数据,去年《变形金刚4》在一线城市的占比是24.5%,今年上半年一线城市票房总额占比是22.3%。这意味着,《捉妖记》对于最广袤的二至四线城市而言,有着更强烈的触发性。而且,这种触发性并不偶得,与《捉妖记》同档期的《大圣归来》《煎饼侠》也一同位于“红线”以下。有专家分析称:二至四线城市所占的银幕数比重日趋走高,“小镇青年”决定中国票仓深广度的格局已然到来。
互联网全方位渗透,为国产商业片树立工业标杆
对于这样一部即将成为中国商业电影的表率而被影史记上一笔的影片,《捉妖记》要承担的审视必须优于平均水准。对此,片方的自评是“不完美,但已用心”。专家的意见则是,在故事内容上需更丰富饱满,内涵立意上还可再花功夫,但在工业化标准与市场执行力方面,已具备华语片典范的“范儿”。
尹鸿直言:“《捉妖记》孕育7年是值得的。如果早生,市场还没有把这批观众准备出来。”他所说的“观众”是指互联网一代,《捉妖记》能在今天跟随互联网风生水起,根本原因就是它找准了互联网一代的定位以及以互联网的方式制作并营销。
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发布的《2015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称,“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互联网公司,通过融资、并购和战略合作等方式布局,高调进入影视投资领域。这些互联网巨头与传统的影视公司融合,为产业带来娱乐众筹、多屏互动等形式,开发了一系列影视金融产品,增强了电影市场的活跃度,电影业的互联网化正在成为一种大趋势。”对照《捉妖记》的出品,此次电影宣传结合了传统宣传片、卫视真人秀植入、网络视频植入、后期网络口碑释放和网络电影沙龙等多种形式。影评人王旭东说,这即是一条中国商业电影推广的标准路径,“拥抱互联网,拥抱互联网一代”。
今天,在这个全球膨胀扩张最快的电影市场,有了《捉妖记》这把测量票仓深度的标尺,中国电影可以迈入产业“2.0时代”。有专家直言:在平台升级的同时,下一步至关重要的就是提升产业品质。